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本刊主要报道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砷中毒、鼠疫、布鲁杆菌病、寄生虫等疾病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述评、综述、专家论坛、论著、现场调查、临床医学、检测方法、卫生管理、学术争鸣、防治经验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伯尼索引》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4255
- 国内刊号:23-15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0年获黑龙江优秀科技期刊奖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维普收录(中)
砷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康玲;姚华;肖碧玉;王国荃
关键词:砷, 癌, 基因
摘要:砷属于类金属元素,它在流行病学上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暴露人群中,砷与皮肤癌、肺癌、膀胱癌、肝癌等癌症都有联系[1]。虽然这种类金属的致癌机理仍是个谜,但国内外学者关于此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砷引起细胞恶性转变 早期的研究发现,砷可诱导人类或啮齿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2]。Landolph在1989年发现无机砷盐可诱导培养的小鼠C3/H10T1/2细胞形态改变。此种转化不是通过碱基置换、移码或缺失引起的[3]。进一步研究发现,砷还可诱发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发生安抗非依赖性转化,认为此机制可能是砷使细胞内原癌基因扩增或抑制抑癌基因[4]。我国的Dong也发现As2O3引起人胎儿气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和腺上皮鳞状化生[5]。2 砷对遗传物质的影响2.1 对人及动物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在不同的哺乳动物和人细胞系统中,砷可引起染色体异常、SCE(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强其他DNA损伤物质的致突变能力(诱变性)[6]。有报道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居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发现砷中毒患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和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作者认为这是由高砷所致。提示砷可造成DNA和染色体损伤,是一种诱变剂和致癌剂[7]。为了进一步评估砷对遗传物质的潜在损伤,Vegal等人进行了砷对培养人全血影响的研究。人全血培养72 h,在培养到48 h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As3+)溶液。在高浓度下(10-2mmol/L),观察到第一、第二分裂相中期分别有28.33%和22.4%的超倍体细胞及29%的四倍体细胞,表明砷可产生秋水仙碱样效应。在培养的后2 h,可观察到砷(As3+)能抑制有丝分裂[8]。 我国学者胡国刚研究了砷(As2O3)对人二倍体细胞DNA的损伤与修复。结果发现10-8~10-6M As2O3能明显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0.01),更高浓度的砷可明显抑制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DNA合成、UDS(非程序DNA合成作用)及DNA-蛋白交联和单链断裂[9]。与Costa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0]。2.2 对遗传物质甲基化的影响有些学者把研究砷的致癌机理的着眼点放在DNA甲基化上。Zhao等人研究后认为DNA甲基化不足可能是其机理之一。他们把经砷诱导的鼠肝上皮细胞接种到裸鼠细胞上,结果发现接种后的裸鼠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在SAM(S-腺苷甲硫氨酸)水平较低时,出现DNA甲基化不足,并与砷暴露时间和剂量有关。即使停止接触砷,这种损害仍继续存在。他们同时还对MT 基因表达(MT基因表达受DNA甲基化的控制)进行了测定,经砷诱导的转化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as)活性降低,MT基因过度表达。经过以上研究,作者认为砷可诱导DNA甲基化不足,而DNA甲基化不足反过来可导致基因表达异常[11]。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砷干扰DNA甲基化酶,从而使DNA过甲基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Mass和Wang用砷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通过定量PCR/HpcⅡ限制性定位分析,含有314个碱基对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启动了过甲基化[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