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本刊主要报道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砷中毒、鼠疫、布鲁杆菌病、寄生虫等疾病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述评、综述、专家论坛、论著、现场调查、临床医学、检测方法、卫生管理、学术争鸣、防治经验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伯尼索引》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首页>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4255
  • 国内刊号:23-15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0年获黑龙江优秀科技期刊奖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维普收录(中)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01年第03期

甲基亚砷酸—一种毒性更强的无机砷代谢中间产物

李冰;皮静波;孙贵范

关键词:甲基亚砷酸, 毒性
摘要: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甲基化生成甲基砷酸(monomethylarsinic acid,MMAV)和二甲基砷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V)的过程一直被认为是无机砷在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体内发生生物转化和解毒的主要途径[1]。近年的研究表明,砷的甲基化并不是从iAs到MMAV再到DMAV的简单过程,而是涉及到许多酶促和/或非酶促反应的复杂的代谢过程[2,3]。在这一代谢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可能的中间代谢产物,并且有些中间产物的毒性可能更大[4]。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无机砷甲基化代谢中间产物之一—甲基亚砷酸(monomethylarsonous acid,MMAⅢ),就具有比无机砷更强的毒性[5,6],可能是无机砷暴露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7]。本文将就有关MMAⅢ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无机砷体内生物转化和甲基化过程 机体内无机砷的甲基化过程自1951年Challenger在真菌中发现以来[8],已经在鼠类、狗、家兔等多种实验动物和人体内得到证实。且随着无机砷甲基转移酶和单甲基砷甲基转移酶从家兔、Hamster鼠、Rhesus猴肝脏和Chang人类肝细胞[9]等分离纯化的成功,无机砷在体内甲基化的基本过程得到了比较深入地阐明。 机体内砷的甲基化是在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催化下进行的。但是,由于砷的甲基转移酶类——无机砷甲基转移酶和单甲基砷甲基转移酶均以三价砷而不是以五价砷作为反应底物[10,11],因此进入体内的砷酸盐(arsenate,iAsⅤ)首先要被还原为亚砷酸盐(arsenite,iAsⅢ)。这一还原过程主要是在iAsⅤ还原酶催化下的酶促反应。另外,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作用下的非酶促反应也可以参与[12]。还原生成的iAsⅢ能够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作为甲基供体,在iAsⅢ甲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MMAⅤ,这是砷的第一甲基化反应。而后,MMAⅤ再被还原为MMAⅢ,然后在MMAⅢ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DMAⅤ,这是砷的第二甲基化反应。有些动物体内可能还存在着第三甲基化过程,并可以生成三甲基砷酸(trimethylarsinic acid,TMAⅤ)[11,13]。在整个的无机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过程中,GSH或半胱氨酸等非蛋白巯基在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地调节作用[14,15]。而催化MMAⅤ还原为MMAⅢ的MMAⅤ还原酶则是整个反应过程的限速酶[11,16]。同时,高剂量iAsⅢ还可以抑制砷的第二甲基化过程[6]。